为充分提升上海创新创业教育质量,近日,以“科技赋能,艺术添彩,共塑非凡世界”为主题的 2025年第一期(总第10期)“三人行”上海创新创业师资教研活动在上海音乐学院学术厅圆满落幕。此次活动由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、上海音乐学院主办,上海音乐学院创业指导站承办。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沪上各兄弟院校双创领域的专家学者、教师代表、“领雁班”、“群雁班”优秀学员代表及上音二级院系双创工作站老师、学生代表参加活动,共同探讨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路径、新方法,为上海的创新创业教育注入新活力。
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、学生处副处长张洋在致欢迎辞中,介绍了独具上音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。结合做好2025年上海音乐学院就业创业工作,利用好就业服务月和市级平台力量,着力推进上音就创工作创新化、多元化。她表示,非常欢迎各专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到上音调研与指导,上音将继续坚持开创“教创演研”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,并结合我院学科专业特色,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融合,以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,聚焦创新引领创业、创业带动就业,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的教学路径,着力人才全方面发展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努力打造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,为上海、为国家文化事业赋能。
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创新创业部副部长潘国祥在讲话中介绍,“三人行教研”是由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牵头组织的跨院校、跨领域的特色创新创业教育和教研的“两雁三人行”系列活动之一,该活动旨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,推动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。活动聚焦双创教育研究与服务,通过经验共享、师资共建、资源互通,提升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,助力院校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生态,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。希望通过交流,各高校能够多交流、分享经验,共同探讨,碰撞思想,一起感受AI与艺术的火花影响到同学们未来之路,是同学们能够拓宽视野、激发创意、提升双创能力,为上海发展出力,为更好的中国发力。
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副教授陈世哲分享《浅谈音乐、科技、教育与产业的应用》。探讨数字时代下四者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实践。从AI作曲、虚拟现实音乐教学到智能乐器研发,科技正重塑音乐创作与教育形态;同时,音乐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跨界融合也为从业者带来新机遇。结合前沿案例,解析技术如何赋能音乐生态,并为教育者、创作者与创业者提供前瞻性思考,助力把握行业变革中的发展契机。
上海锣钹科技创始人兼CEO解路禄分享《AI时代-音乐科技人才培养变革》。在AI技术重塑音乐产业的当下,如何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音乐科技人才成为行业关键议题。解路禄从用人单位视角出发,探讨音乐与科技融合催生的新兴岗位需求,分析行业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核心能力要求,并分享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案例,助力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,为企业输送具备音乐素养、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未来行业领军者。
在讨论部分,参与讨论的领导和嘉宾围绕"新时代艺术人才培养路径"展开热烈讨论。老师们纷纷表示,要继续利用和使用好培育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平台,校际之间、学科之间、项目之间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,做好青年学子“双创”路上的引路人,在培英育才的领域里发光发热。
在路演展示环节中,上海音乐学院延续了将创新融入特色实践的活动理念,精心组织了三批双创孵化项目进行现场展示。这些项目充分融合科技与艺术元素,展现了学校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成果。每个项目团队都配备了来自音乐创作、音乐理论、音乐科技等不同专业的学生,体现了跨学科协作的培养特色。
随后的参观环节,与会嘉宾和老师们一同走进这座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中国音乐殿堂。大家首先参观了庄重典雅的校史馆,通过珍贵的历史资料,深入了解学院发展历程中积淀的深厚艺术底蕴。随后,嘉宾们漫步于被誉为"音乐城堡"的标志性建筑群,在琴声缭绕中感受浓厚的艺术氛围。在东方乐器博物馆,嘉宾们被琳琅满目的民族乐器收藏所吸引、驻足,现场聆听讲解员演示各类乐器的独特音色。最后,在"音乐城市会客厅"结束了此次“三人行”上海创新创业师资教研活动。
"三人行"上海创新创业师资教研活动秉承"立德树人、创新育人"的教育理念,通过先进的双创教育理论与丰富的实践案例分享,已吸引沪上众多高校及中职院校教师积极参与,逐步构建起协同育人的优质平台。上海音乐学院将继续在上级部门领导下,紧抓"长三角一体化"国家战略发展机遇,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升级:一方面夯实双创教育基础建设,打造特色培养体系;另一方面搭建产教融合平台,为青年创客成长铺就发展之路。学校将始终坚守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,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,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教育力量。